-
非遗大数据中心(非遗传承人大数据中心、非遗传承人数据库)
1、配合支持“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记录工程”(www.ichpc.cn)"非遗传承人大数据中心、非遗传承人俱乐部、中国非遗传承人数据库、中国非遗人才库、中国非遗大数据中心等机构的数据分析、信息发布。
2、配合支持华夏记录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中国非遗人物志工程”、“中国非遗志工程”、“中国非遗记录工程”活动,承担信息数据发布工作。2022-11-26 33
-
中国非遗人物志工程办公室(华夏记录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关于促进老字号创新发展的意见》从加大老字号保护力度、健全老字号传承体系、激发老字号创新活力、培育老字号发展动能4个方面提出了13项意见,包括:加强老字号保护法治建设,保护老字号知识产权,保护老字号历史网点,保护老字号文化遗产;传承老字号传统技艺,活化老字号文化资源,壮大老字号人才队伍;推动老字号创新产品服务,支持老字号跨界融合发展,促进老字号集聚发展;引导老字号体制机制改革,优化老字号金融服务,推动老字号走出国门。老字号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经济文化价值。
2022-11-26 68
-
中国非遗记录工程办公室(华夏记录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基础工程,一项重大的理论创新工程。《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强调,要切实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引领作用,深入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深化拓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阐释,形成党的创新理论学术支撑体系。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2022-11-26 17
-
中国非遗志工程办公室(华夏记录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以下简称“5·17”重要讲话)。“5·17”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高度,深刻阐明了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作用,深刻论述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重大意义,深刻回答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为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提供了根本遵循。
2022-11-26 15
-
世界记忆项目委员会
世界记忆项目是一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议发起以保障文献,避免集体性遗忘、忽视、被时间和气候条件故意及蓄意地破坏的世界记忆计划,其目的是对世界范围内正在逐渐老化、损毁、消失的文献记录,通过国际合作与使用最佳技术手段进行抢救,从而使人类的记忆更加完整。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世界的记忆,但这种记忆是脆弱的,每天都有仅存的重要记忆在消失。因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了世界记忆计划,来防止集体记忆的丧失,并且呼吁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和馆藏文献,并让它们的价值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
2022-11-26 21
-
世界记忆工程名录数据库
《 世界记忆遗产名录》简称《 世界记忆名录》,收编的是符合世界意义入选标准的文献遗产,是世界记忆工程的主要名录。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世界记忆文献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延伸,侧重于文献记录,包括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等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的任何介质的珍贵文件、手稿、口述历史的记录以及古籍善本等。记忆文献遗产反映了语言、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记忆名录分为世界、地区和国家三级。
2022-11-26 59
-
中华姓氏文化研究院
中华姓氏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悠久、不可或缺的重要文化符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生命力最旺、凝聚力最强、感召力最大的人文情结,是传统大家族的精神纽带和文化标志,是中华文明的直接象征。姓氏符号深深地融于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之中,并对社会稳定、人伦道德、价值观念有着重要价值。姓氏文化研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养国民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等方面的具有重要意义。
2022-11-26 24
-
中国姓氏源流研究院
国史、方志、家谱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传承的三大支柱,中国人的姓氏历史悠久,每一姓氏都有自己专门的家族生命史。中国的家谱,导源于上古,延续于当代,上至帝系,下至百姓,各有谱牒。姓氏谱系不是简单的文化符号,是表明一个人的家族系统和血缘关系,是了解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现代社会的修谱联宗,其目的和重心已不再是为了传宗接代,而主要是为了寻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归宿感,是中华民族亲和力、凝聚力的具体体现。
2022-11-26 18
-
中华地方志研究院
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志,是志书及与其有关的方志机构、方志编纂、方志工作、方志事业、方志文化等事项或活动的总称。简称“方志”。志书,即按一定体例,全面记载某一时期某一地域的自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情况或特定事项的书籍文献。狭义上的地方志仅指志书,社会主义新编地方志包括方志和年鉴。有独特的写作体例和格式,有严格的选材要求,有各种研究参考价值。
2022-11-26 19
-
大国工匠与工匠精神研究院(数据库)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工匠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工匠精神是创新创业的重要精神源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新时代的精神指引,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曾在2020年召开的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精辟概括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共同发力,不断改变着中国的面貌。
2022-11-26 18
-
华侨华人华商研究中心(华人之光数据库)
团结和联合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华商,加强与祖国及居住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提升华人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地位和形象,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和文化,积极参与和支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保护地球环境,关心和关注妇女儿童等公益事业、慈善事业、健康事业等人类共同事业的发展,共创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伟业。
2022-11-26 17
-
国家高端智库专家数据库
国家高端智库要紧扣党和国家战略需求,突出问题导向、应用导向,增强决策研究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提升服务国家决策的能力水平。要树立世界眼光、增强战略思维,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智库外交、智库外宣,面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更好服务国家对外总体战略。要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形成符合决策咨询规律、体现智库特点的管理运行机制,激发智库活力和创造力。面对新使命新要求,要始终秉持咨政报国的情怀,不断增强善谋远谋的本领,大力弘扬求实创新的精神,努力做国家发展进步的瞭望者、助推者、守护者,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
2022-11-26 36
-
中国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数据库
培养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是时代发展趋势下的必然要求。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各种新问题具有系统性、复杂性、交叉性、综合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新时代的人才结合科学与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应多维融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
2022-08-06 41
-
中国专业人才库大数据中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提出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实施知识更新工程、技能提升行动,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十四五”职业技能培训规划》专门就完善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提出了明确要求。提出完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以工作业绩为重点、注重工匠精神和职业道德养成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全面推行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为不断壮大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的技能人才队伍,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
2022-04-11 92